考研常见的致命错觉有哪些?如何复习才能避开这些错觉更高效?
发布日期:2018/11/28 11:29:59
很多20的小伙伴现在还处于备考迷茫期,一是因为初备考很多关于考研的事还不太清楚,二是因为还没有进入正式备考的状态,不知道该如何进行复习。很多小伙伴都在纠结什么样的复习状态才是真正的正确复习状态,对是否用功没有判断力,以至于出现各种“我好努力”的错觉。今天惠园教育小编就来和各位小伙伴探讨一下考研常见的致命错觉有哪些?如何才能避开这些错觉更高效地复习?
考研常见的致命错觉有哪些
1.“我先刷刷微博再学习,也算跟进热点嘛”
“唉?非常喜欢的一对CP怎么分手了?……哎,这么好的男人怎么就出轨了……哦,我再看看最近有啥电影,还不错,超级想看这个~”就在准备跟进热点的时候,一不小心浪费了很多时间。
往往这些时候,我们真的高估了自己的自制力,虽然很想克制住,但在拿起手机的那刻,所有的信息都在向我们砸过来,挡都挡不住好不好?所以说要刷微博微信什么的,最好还是在休息时间例如吃饭或者睡前查看一下;要是进入复习环境时,最好立刻就投入学习中,尽量不要拿出或者干脆就别带手机,赶快进入复习状态才是最重要的。
2.“今天单词背了好几百,超有成就感”
今天背了十多页单词书,单词大概有三四百个,我简直太厉害了——然而真相是,一半以上都是初中词汇,四分之一都是高中词汇,八分之一是背过的单词,简直扎心了。
单词背诵了多少页,背了多少个,这些都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你背过的这些单词有哪些是真正付出努力新掌握的,掌握不是指背过了记住意思就行了,而是真正清楚单词的用法,这意味着要能在文章中理解意思,真正的慢慢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而不是机械地追求数量。
3.“我觉得这个知识点太难了,肯定不会考”
这道题比较难,这么麻烦肯定不会考;这个语法知识比较偏,肯定不是考点;这个专业课的名词解释太长了,估计考试也不会考,我就不背了吧。少年,你太天真了,现在嫌麻烦放过的知识点如果在最关键的时候找你麻烦,那就惨了。
遇到比较困难的、麻烦的知识点,要尝试梳理清楚,敢于迎难而上,不然下次如果在考场上碰到了,那真的会悔青肠子。
4.“我就是粗心才错的,这个就不用整理了”
说自己粗心的往往错的是最不该做错的题目,而这种更要引起1000%的注意。什么叫粗心?就是原本100%以为自己会做对的题目却错了,这难道还不应该引起重视吗?
所以,在平时的练习中,对于自己的错误,一定要做总结,整理自己容易犯错的点,加强自己的自我纠正意识,形成改错的习惯。
5.“这题这么简单一看就会,不需要动手写了”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想法,有时候看到一些专业课大题、政治分析题和英语的翻译作文,懒得亲自动笔上手写,干脆直接看看答案吧!看完答案就觉得不难呀,我自己做也会。结果再遇到类似的题目,还是答不好。
6.“每天都能早起晚睡学习,我都佩服我自己”
这种错觉隐藏得比较深,很可能坐在教室10个小时,5个小时在做和学习无关的事情,看起来是学习了很长时间,感觉自己很努力,但真正的效率却并没有多少。
有这些错觉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有这些错觉还自我感觉良好,沉浸在自己的美好幻想中,浪费了太多的时机。那如何破除这些错觉,走对复习的路子呢?
如何破除错觉,高效备考
1.不要有迅速提升的念头
人类最可悲的就是高估了一天的变化,而低估了五十天的变化。因为我们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夜之间变成好学生,再好的方案也不可能。迅速提高成绩的念头很少能实现,也从不具有可持续性。
2.不要盲目增加时间投入
当你的某次考试成绩不理想,而你又想努力提高成绩的时候,千万不要只是想每天多挤出几个小时做更多的练习题。或许当你的这一新的努力失败后,你会想方设法地考虑进行"克隆实验",想挤出更多时间来做更多的练习题。
多数学生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们苦学有余,巧学不足。不要问自己怎样才能在一天的学习中多挤出几个小时,而要问自己未来几天怎么才能花几个小时建立学习系统,以便用10秒钟搞定这道题。努力找到最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是正道。
3.制定计划,重视效率
考研复习是一个战线很长的事情,越是这种复杂的事情做起来就越应该有计划,这个计划就包括时间上的计划和任务上的计划。
千万不要去纠结别人一天学习了多少小时,自己又学习了多少小时,而应该去在意自己在一定的时间里做了多少事情,是不是做到了学习的时候能百分百的投入。
4.制定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
一般人考研都会有接近一年的复习期,这个时间是很长的,即使内心再坚定也很有可能会因为感觉孤单无聊而放弃,所以一定要学会制定一些目标,把完成每一个目标当做自己学习的乐趣,这样你就会发现考研原来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每一个目标的实现都是对自己的一个挑战,所以考研就是战胜自己的过程。
5.时刻做好笔记,注意知识积累
对于每一门课最好能有一个笔记本,这个笔记本就是用来整理做题时候的一些心得体会和一些做题方法,还有一些知识点的整理,而且最好能将同类的知识点放在一起整理,这样就能实现一个对比而有助于记忆和理解。做笔记一定要做到勤,每一个见解和每一次灵感最好都能记下来,很长时间以后,你的那张知识网就会越织越大,知识深度也会越级越厚。
6.先追求质,后追求量
很多人复习有一个误区,那就是要无限的去做题,看很多本书,觉得这样量大自然能学好。其实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虽然大量做题的出发点是对的,但是提高量之前一定要把质提上去。
温故而知新,建议大家在做题的时候一定要把一道题完全弄明白了,把这道题涉及到的知识点完全弄透了再去进行下一道题,而且做过的题目一段时间之后最好能返回来再复习一下。
7.劳逸结合,调整好心态
考研复习的周期长,孤独奋战,越到复习后期可能就越感觉到疲惫,还有激情的淡去,所以一定要想办法做到劳逸结合,避免内心的疲惫。
因为考研复习的时候锻炼时间和以前比就少多了,所以建议大家每天能拿出一定的时间来锻炼,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都垮了学习又该怎么继续。
8.掌握高效记忆方法
1)提取记忆关键字、词
在背书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单个知识点或是某一道政治主观题,背起来会简单地多,那么数量巨大,延申较广的知识点呢?
这个时候,你可以将之前有复习印象的知识点划分为不同的块。在第一遍或是第二遍背诵后,提炼出来一些记忆关键点和提纲,用不同的荧光笔标记出来。对于已经提炼出来的关键字或词,反复翻看记忆。
2)在背诵之前给自己定个要求
越到考前,要背诵的资料就越多,很多同学在背书的过程中,心思总是忍不住往其他地方飘,神游了一圈之后,发现自己一直在重复某一句话。所以,我们在开始背诵之前就要给自己定一个目标,适当给自己营造一种紧迫感,集中注意力,背起来会高效的多。
3)尝试每天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背书
我们对于熟悉的事物适应起来很更快,背书也一样。如果你每天都在早中晚这三个时间段,在某一个熟悉的环境内背书。养成习惯后,大脑也会适应这一每日操作。每当这个时候,就会快速进入状态,保持高度集中的精神状态,那我们的背诵效率也会高很多。